中共重慶市梁平區科學技術局黨組
關于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
2024年,在區委區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區科技局黨組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把法治政府建設要求貫穿到科技創新事業各領域和全過程。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主要舉措和成效
(一)強化組織領導,提升依法行政效能。一是成立了由局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各科室負責人為成員的依法行政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辦公室設在政策法規科,具體負責全局法治工作的組織協調和具體落實。二是嚴格執行法律顧問制度,聘請專職律師1名擔任本單位常年法律顧問,在做重大決策前先由律師把關,針對重大決策、行政規范性文件、行政協議進行合法性審查,確保出臺的各項政策、文件合法合規,有效提高我局依法辦事、防范和化解執法風險、依法行政整體水平。
??(二)堅持學用結合,提高法治建設能力。為提高全局干部職工的法治思維、法治能力,形成依法行政的良好氛圍,強化科技工作依法行政的保障,局黨組堅持抓好法治理論學習。一是加強領導干部帶頭學法用法。嚴格落實理論學習中心組制度,定期安排專題學法,認真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學習憲法法律,學習科技創新方面法律法規。二是加強干部職工法治培訓教育。通過“三會一課”、支部專題研討、集中培訓等多種方式,黨員干部一起學,暢談學習心得體會,充分發揮黨員培訓的“主陣地”作用,確保學習宣傳貫徹工作全員覆蓋,進一步提升全局黨員干部的法治能力。組織全體干部職工參加普法學習和學法考試,參考率和合格率均達100%。
(三)加大法治宣傳,夯實法治工作基礎。充分利用各類普法陣地,結合科技活動周、科普講解大賽、企業培訓、走訪調研等活動面向區內各科普基地、科技型企業、高新技術企業,通過懸掛橫幅、現場(咨詢)講解、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廣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重慶市科學技術獎勵法》《關于新時代進一步加強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的意見》等法律法規,切實利用法治思維、法律手段處理問題,增強法治宣傳教育的實效,促進科技事業和諧發展,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和氛圍。
??(四)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創新發展。堅持把依法行政與推動本單位工作結合起來,認真貫徹落實上級和區委、區政府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著力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搭建創新創業平臺,優化創新創業環境,加快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推動企業科技創新發展。為231家企業創新發展提供創新獎勵資金1500余萬元;為49家科技型企業發放知識價值信用貸款8357萬元,累計支持295家企業獲得知識價值信貸4.8億元;完成技術合同交易7.6億元、超過前三年之和。二是助力創新主體培育,2024年新獲批認定高新技術企業44家,增長157.1%;市級科技型企業127家,雙倍增超額完成。
二、黨政主要負責人履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職責
我局高度重視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局黨組書記作為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將法治政府建設擺到事關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帶頭組織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及中央、市、區相關文件精神,確保在法治軌道上推動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堅持重視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的用人導向,將法治教育納入黨員干部教育培訓重點內容,將依法履職情況作為考核評價干部的重要依據,有效推動領導干部尊法學法守法用法,促進黨員領導干部法治意識、法治素養和依法履職能力的全面提升。狠抓干部法紀作風教育,組織觀看警示教育紀錄片,將法紀教育作為干部談心談話重要內容,督促班子成員及各科室、下屬單位負責同志落實廉潔從政、依法行政要求。
三、2024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2024年區科技局在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與法治政府建設工作的要求相比任存在一定的差距與不足,工作中還存在許多薄弱環節和短板。一是法治宣傳教育方面的廣度、深度還需進一步加強。在普法宣傳、法治實踐、依法行政方面有待進一步深入,活動形式需要有所拓展與創新。二是機關干部人員在法治意識和法治能力水平方面也有待提高。
四、2025年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工作思路
一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關于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和視察重慶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加強科技創新法治建設,為科技自立自強提供法治保障。
二是持續推進依法行政,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群眾所需、企業所想、基層所盼,為重大行政決策提供重要參考,大力推動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治化進程,確保行政決策依規依法、公開透明。
三是強化規范化文件管理和信息公開。嚴格執行規范性文件的制定、修訂、清理和備案流程。積極推動政務信息公開,讓公眾能夠便捷、全面地獲取和了解相關政策法規內容,增強政府決策的公信力與公眾參與度,切實推進依法行政進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