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梁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2024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的報告
日期:2024-12-03
語音播報
語音合成中,請耐心等待...
進入播報模式
退出播報
【字號:

2024年,梁平區農業農村委深入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按照中央、市區法治工作會議精神,圍繞全區農業農村工作重點,堅持依法治農、依法興農、依法護農,進一步激發法治政府新效能,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取得新進展、新成效。現將我委2024年度法治建設工作報告如下。

一、2024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情況

(一)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推進法治政府建設。一是夯實組織保障。嚴格履行全區農業農村領域法治建設各項職責,不斷強化組織保障,充分發揮在推進法治建設中的統籌、協調作用,堅持法治建設和農業農村發展同部署、同推進。制定《重慶市梁平區農業農村委2024年普法計劃及責任清單》,把工作任務分解到各科室,促進職能作用有效發揮,形成“人人肩上有擔子、個個身上有壓力”的良好氛圍,確保職能發揮到位。二是加強理論學習。把習近平法治思想、黨章黨規、涉農法律法規等列入理論學習內容,納入中心組、職工會和各黨支部學法的重要內容。今年以來,中心組集體學法20余次,舉辦領導干部法治專題講座培訓5次,開展法制專題培訓3場次,有效提高領導干部的法治思維和依法行政能力。按要求開展2024年度普法學習考試,全委146人積極參與合格率100%,進一步增強領導干部法治理論素養,提升學法用法能力。三是強化宣傳引導。今年以來,我委共開展普法宣傳活動50余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萬余份,接受咨詢4000余人次。依托“憲法宣傳周”“中國農民豐收節”“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月”等活動和農廣校的新型職業農民、致富帶頭人等培訓,積極推動法律法規進基層、進鄉村、進學校。

(二)積極推行“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制度。持續貫徹落實中央關于加強黨領導法治建設的決策部署,堅持黨政主要負責人是推進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切實把“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的職責落到實處,主要負責人親自部署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將法治政府建設情況納入班子和個人工作述職重要內容,積極落實黨政主要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督促其他班子成員“一崗雙責”履行到位,建立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機制,始終把法治建設擺在全委工作的重要位置。

(三)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一是明晰權責細化服務。規范權責事項管理,精簡審批優化服務,我委現有政務服務事項總數379項,其中行政許可事項48項,行政強制事項22項,行政檢查事項16項,行政處罰事項279項,公共服務事項7項,其他行政權力事項1項,持續開展深化“證照分離”“跨區域通辦”“零材料辦理”等服務模式。今年以來,窗口辦理行政許可共395件,其中拖拉機、收割機駕駛證初次申領26件、換證21件,注冊登記44件、年審93件,跨區作業58件,農藥經營許可證延續118件,動物防疫合格證年審23件,一件事一次辦農藥準營9件、畜牧養殖1件、動物診療2件,接受咨詢服務2800余人次。二是種子生產經營備案。全區分支機構、委托代銷、經營不分裝銷售、委托生產四種情況進行了種子生產經營備案。截至目前,全區完成種子生產經營備案159單,其中委托代銷備案54單,經營不分裝備案101單,委托生產備案4單,備案率100%三是規范涉企行政執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與市公共信用綜合評價、行業信用評價有效銜接,對系統中的A級市場主體,在“雙隨機、一公開”監管中,適當降低抽取比例,減少檢查頻次,可視情形采取書面方式開展檢查,減輕企業負擔。四是落實“雙公示”信息,做好農藥信息歸集。落實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信息“雙公示”信息,嚴格按照《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做好行政許可和行政處罰等信用信息歸集與公示工作的通知》要求,及時向“信用中國(重慶)”平臺歸集信息,并按要求在單位官網掛網公示,完成率100%。做好農藥生產經營許可信息歸集,農藥經營許可信息實行動態管理,證書核發、變更、撤銷(注銷、吊銷)后,按要求上傳、更新信息,及時將農藥經營許可信息歸集到中國農藥數字監督管理平臺,完成率100%

(四)提升行政規范性文件質量,完善依法行政制度體系。一是逐步完善依法行政制度。嚴格落實重大行政決策有關要求,廣泛聽取意見,全面接受監督、約束和制衡。二是做好規范性文件動態清理。按照《行政規范性文件動態清理辦法》相關工作要求認真完成規范性文件自查及清理工作,2024年修訂行政規范性文件1件(其中廢止1件),現存區縣政府規范性文件6份,區縣部門規范性文件4份。三是強化合法性審查。嚴格做好規范性文件、合同、執法決定、政策措施等合法性審查,堅持做到應審盡審,聘請1家律師事務所的專業律師從事法制審核工作,共出具法律意見書15份、合同審查意見26份,充分發揮了法律顧問審核把關及風險防范作用。四是落實公平競爭審查。對市場準入、產業發展、招商引資、招標投標、政府采購、經營行為規范、資質標準等涉及市場主體經濟活動的規章、規范性文件和其他政策措施的8件存量政策文件進行全面梳理,均符合法律規定和公平競爭要求。是認真履行行政復議和應訴工作職責。進一步規范行政機關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行為,不斷提高行政機關行政執法水平,扎實推進行政復議與行政應訴工作。全年行政應訴案件0件,行政復議案件0件,敗訴案件0件。六是開展行政執法以及政務服務群眾身邊不正之風整治。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關于組織開展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以及政務服務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整治活動的通知》,我委高度重視,全面推進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通過全面自查自糾,未發現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以及政務服務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七是開展執法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和監督行動。積極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推動包容審慎監管,按照《重慶市農業農村委員會辦公室關于印發重慶市農業農村領域輕微違法行為免予處罰清單的通知》要求,建立輕微違法行為免罰情形事項清共22項,今年以來輕微違法行為免罰12起。

(五)抓好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工作一是創建市級法治基地。圍繞全面實施“八五”普法規劃,深入開展基層干部和農民群眾法治宣傳教育,暢通普法進村入戶“最后一公里”,有效提升農村干部群眾法治意識和法治素養2024年打造鐵門鄉長塘村市級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1個,今年以來,該基地開展各類法制宣傳50余次,累計化解矛盾糾紛100余件,進一步提升了村民法律意識,有效夯實鄉村法治建設基礎。二是抓好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育。按照《農業農村部司法部關于印發〈培育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實施方案〉的通知》,截至目前,全區33個鄉鎮(街道)共培育學法用法示范戶1297戶,實現每個村(社區)有4名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今年以來,舉辦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培訓班3期,培訓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130余人,發放法律普法書籍500余冊,持續推進農業綜合行政執法人員包區包片“結對子”工作,建立執法人員與學法用法示范戶結對幫扶機制,通過開展與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結對子”普法、“小板凳”院壩說法釋法,為群眾提供法律問題咨詢解答服務,逐步形成一支素質高、結構優、用得上的全區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隊伍。三是積極展示農業農村法治工作形象。積極組織學法用法示范戶代表參與普法宣傳錄制2期,將梁平區鐵門鄉長塘村高標準農田建設宣傳視頻《蓉姐的“融”合之道》,推送至“重慶農業法治·榜樣面對面”,通過學法用法示范戶“自己學法”“現身說法”“帶動左鄰右舍用法”等宣傳,努力營造良好的學法用法社會新氛圍。

(六)穩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今年以來,我委對標《重慶市加快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實施方案》,穩步推進“大綜合一體化”行政執法改革。劃轉水利、林業執法人員14人,支隊編制增至43人,在編人數28人,進一步充實執法隊伍。積極入駐“執法+監督”系統,按照區司法局要求,對“執法+監督”的執法事項積極開展應領盡領,認領執法事項共計676項,其中,行政處罰614項,行政檢查42項,行政強制20項,未完成執法事項認領數0條,執法事項認領率100%。農業行政執法賦權下放鄉鎮(街道)共4項,其中通用賦權事項1項,自選賦權事項3項。

(七)切實提升依法行政觀念。堅持“執法為民、服務三農”為宗旨,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不存在運動式、“一刀切”執法現象。一是一般程序案件均進行了法制審核,疑難復雜案件均進行了集體討論。二是嚴格落實“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執法決定和結果及時公示,充分保障相對人的權利。三是執法與普法相結合,強化宣傳教育。四是包容審慎執法,優化和改進執法方式,對部分違法輕微行為,宣傳教育責令改正為主,堅持寬嚴相濟、包容審慎,把握情理法平衡,努力維護群眾切身利益。五是積極推進川渝聯合執法,與四川大竹簽訂聯合執法協議,重點針對交界水域“十年禁漁”監管,開展座談交流和聯合執法,形成執法合力。支隊嚴格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規范公正文明執法,落實農業投入品、動物衛生監督、“十年禁漁”、農機安全、農村宅基地監管,積極組織開展“春雷行動”、“零點行動”、“清源行動”、“礪劍行動”、“紅牌行動”“禁釣期”聯合執法等專項執法行動,維護農業生產良好秩序,開展“穩糧保供”專項執法行動,開展“放心農資下鄉”宣傳和農資打假行動,保障糧食供應安全及穩定。今年以來,通過“慧執法”系統開展檢查504次,立案查處違法行為35件,罰款3.6萬元。其中,辦理一般程序案件30起(漁政15起、農安3起、種子2起、肥料2起、動防2起、農機2起、飼料2起、獸藥1起、植檢1起),簡易程序案件5起。

(八)健全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機制。參照市級要求,制定《移送涉嫌犯罪案件管理辦法(試行)》,建立行刑銜接工作機制,準確把握行政執法和刑事司法銜接工作的法律適用、移送程序等相關規定,與區公安局、區檢察院開展多次交流座談和聯合檢查。在漁政執法領域,印發《嚴厲打擊長江流域非法捕撈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銜接聯動協作工作機制》,今年以來,向公安機關出具非法漁具鑒定書10份,移交司法機關進行刑事打擊案件7件,移送涉嫌非法捕撈犯罪嫌疑人16人,司法機關移送行政處罰案件22人。

(九)扎實推進“穩糧保供”專項執法行動。按時報送“穩糧保供”專項執法行動情況和典型案例,成立專項行動小組,結合農資打假、“春雷行動”、糧食安全等工作要求,周密部署行動計劃,制定《2024年農資經營單位檢查計劃表》,建立“雙隨機、一公開”種子聯合監督檢查計劃,強化源頭治理和執法處罰。

(十)守住耕地保護紅線。積極探索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印發《農村宅基地兩項試點工作4項政策文件》,建立部門協調機制,積極處置違法行為。今年以來,共處置違法線索18宗,聯合各部門和鄉鎮(街道)研判完善手續11宗,協助鄉鎮(街道)拆除3宗,有效加強耕地保護,堅決遏制農村村民亂占耕地建住宅行為。

(十一)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食用農產品“治違禁、控藥殘、促提升”三年專項行動,加大監督抽檢頻次,嚴打禁限用藥物違法使用,嚴控常規藥物殘留超標。今年以來,累計開展農產品、畜禽產品、水產品、農資監督抽檢150余個樣品,源頭管控監管農業投入品,查處肥料經營違法行為2起,植物檢疫、種子經營備案違法行為2起,飼料生產經營違法行為2起,獸藥經營違法行為2起。在投入品領域,執法案件評查整改3個案卷20個問題,針對存在的問題,每一個案卷都單獨形成了問題清單,嚴格按要求進行整改。

二、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農村普法宣傳成效有待進一步提升。部分科室(站所)普法責任制落實仍需進一步加強,普法廣度、深度不夠,面向管理對象、執法對象、服務對象普法不夠有力,普法形式、普法內容、普法載體的創新性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普法工作發展需要。同時,我委現有普法隊伍力量與新時代法治建設的目標和要求不相適應,我區為農業大區,農業監管點多面廣普法宣傳難度較大。

(二)執法隊伍力量薄弱,普法宣傳力度不夠。我委存在執法人員法律基礎較薄弱,執法辦案經驗及方式方法欠缺,個別干部職工依法行政水平和依法行政理念還有待提升。法律專業人員較少,對相關法律專業知識掌握不精,執法支隊法律相關專業執法人員僅1人,在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方面還需持續發力。因機構改革林業、水利行政執法人員劃轉后,少數執法人員主動學習不夠,導致辦案程序還不夠嚴謹、文書制作還不夠規范。

(三)普法宣傳創新方面仍有提升空間。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法治新需求,我委普法宣傳設備相對薄弱,宣傳手段比較單一,多數是在參加全區組織的宣傳活動中,組織人員派發傳單和手冊等,打造區農業農村委自身的數字化普法、智慧普法還需加大探索。同時,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建設尚處在起步階段,市級法治基地僅鐵門鄉長塘村1個,作用發揮較為有限,創建力度仍需加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持續增強領導干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通過加強習近平法治思想、黨內法規、涉農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豐富學習載體、創新學習形式,加強法治教育培訓,提高法治思維創新力,增強領導干部的法治觀念,做到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同時,不斷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制度,加強對重大行政決策的合法性審查、公平競爭審查、風險評估等工作,及時將決策事項和結果依法依規對外公示,確保公示率達100%

(二)不斷豐富法治宣傳教育形式和內涵。立足我委工作實際,支持開展每年不少于2期的農村學法用法示范戶骨干培訓班,覆蓋全區每個村(社區)學法用法示范戶至少1戶參訓。2025年爭創市級鄉村法治宣傳教育基地1個、開展法治宣傳30場次以上,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示范帶頭作用,全面提升農村群眾的法治素養。

(三)全面提升農業綜合行政執法能力。切實履行執法辦案主責主業,加大執法處罰辦案力度,強化農業投入品、農產品質量安全、農村宅基地、“十年禁漁”、動監、農機領域執法監管,保障農民切身利益;加強隊伍建設,提升人員素質和專業化水平,維護農業生產秩序,發揮農業綜合執法打假護農主力軍作用,不斷提升農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重慶市梁平區農業農村委員會

???? 202412月3日????

?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斗六市| 武隆县| 驻马店市| 安岳县| 丽水市| 白河县| 江川县| 蚌埠市| 江油市| 虎林市| 广东省| 桑日县| 山阴县| 余姚市| 惠州市| 遂溪县| 自治县| 榕江县| 会泽县| 双桥区| 潮安县| 新兴县| 渑池县| 平湖市| 吴桥县| 肃宁县| 陆川县| 鸡东县| 青铜峡市| 辛集市| 衡山县| 乐东| 临高县| 蛟河市| 丹巴县| 武川县| 平果县| 怀柔区| 丹阳市| 桂阳县| 华蓥市|